閱讀心得- [親密恐懼] 是不是我不夠好,才留不住愛? 無法好好愛人 好好被愛 作者:周慕姿

點擊圖片為電子書連接

親密恐懼,

於自於童年時期父母未給予足夠關愛,甚至情感 肢體虐待等 創傷,

使成長後建立親密關係時,

用 戰、 逃 、僵 或者討好 的[生存策略] 面對

建立在痛苦之上的生存策略,

無法讓我們認識自己,

導致在關係中自我價值更低落,

成為一種惡性循環。

什麼樣的情況下會產生親密恐懼?

從我們出生後,

最先接觸到的就是父母或者主要的照顧者,

這是第一份親密關係。

如果在親密關係中 需求及情緒都有被接住,

那麼對於自己的認同感也相對會更高,

所謂的自我價值認同。

相反 如果沒有被滿足,

甚至忽略,導致在心裡埋下認為自己不應該 或者不配的價值觀,

就會產生所謂的親密恐懼。

網路上都會有不少測試的連接,

測試過後得到解論是,

我偏向 焦慮型依附,

也就是低自尊 過度付出 渴望愛 。

我們家我爸是個 不會跟小孩溝通 一年不超過3句話,

在外常常闖禍又愛說謊的類型。

寧願相信其他人的話也不相信自己小孩!

換句話說 對於親密關係的不安全感,

導致我內心也一直害怕不會有人喜歡真實的我,

既渴望愛,又會努力付出,去滿足對象的需求,

在心裡認定了不配擁有愛,

不安全感時刻會像猛獸般衝向我。

這本書裏頭有許多明確又簡易清晰的舉例,

不用擔心太過深奧無法理解。

這也是為什麼我會選擇購入的原因。

其中一句話,

看得當下,我淚流不止。

原來 希望無條件被理解 被接納 跟被包容

正是我們童年所沒有經歷的。

邊哭邊發洩累積多年的情緒,

童年的創傷需要用一輩子的時間去療育,

而我也不斷的努力著,

傷口不會消失,但至少我能平穩的安撫著傷口帶來的情緒。

獻給鼓起勇敢想要打破這惡性循環的讀者們,

雖然這世界有很多黑暗跟痛苦折磨,

還充滿了對自我的懷疑跟不確定,

踏出第一步的你,

就是非常了不起的!

我們可以先從覺醒,

付出行動去改變,

搭配諮商或者藝術療癒,

我相信 我們都會一點點打破黑暗,

成為能好好愛人 好好被愛的人們。

蝦皮全新書籍連接請點此

有想要購入書籍 都可以點連接,

有你們的鼓勵 是我持續創作的動力!

贊助商連結

Leave a Comment

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 必填欄位標示為 *